实现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概念、途径与设想(全彩)

发布日期:2020-08-10 02:24:18 阅读量:1910

实现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概念、途径与设想(全彩)

实现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概念、途径与设想(全彩)


作者: 奚雪松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版次: 1

ISBN: 9787121189777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4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 内容简介:

      《实现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概念、途径与设想(全彩)》旨在从理论和方法上解决大运河这样一类自然与文化资产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跨区域型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强调通过大运河遗产廊道的构建对沿运河区域丰富多样的自然与文化资产进行整体化保护,实现大运河区域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身份认同、教育游憩机会增加、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等多重目标。以期为当前中国正在开展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和申请世界遗产行动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借鉴,并为今后古蜀道、茶马古道等中国五千年文化蕴涵丰富的跨区域型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实现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概念、途径与设想(全彩)》读者对象:城乡规划学、景观设计学、建筑历史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学者、在校师生和从业人员: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研究人员。

  • 作者简介:

      奚雪松,云南昆明人,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城乡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 目录:

    第一章导论1.1研究背景1.1.1国际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趋势1.1.2国内遗产保护行动的不断推进1.1.3国内跨区域型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亟待深入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1.2.2研究意义1.3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遗产廊道概念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2.1遗产廊道概念2.1.1遗产廊道的判别与评价2.1.2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2.2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以美国伊利运河为例2.2.1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概况2.2.2伊利运河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2.3其他相关概念2.3.1遗产运河2.3.2遗产线路/文化线路2.3.3绿道2.4小结 
    第三章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与方法3.1大运河概况3.2大运河历史演变3.2.1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以前(13世纪中叶以前)3.2.2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至清咸丰五年漕运废止3.2.3清咸丰五年漕运废止至新中国成立以前(1855-1949年)3.2.4新中国成立后至今(1949年至今)3.3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基础3.3.1当代背景3.3.2价值认知3.3.3构成要素3.4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框架3.4.1概念内涵3.4.2理论框架3.4.3构成判别3.4.4构成评估3.4.5保护与管理3.5小结 
    第四章大运河遗产廊道构建设想——以山东省济宁段为例4.1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概况4.1.1地理位置4.1.2行政区划4.1.3地形4.1.4气候4.1.5河流湖泊4.1.6研究范围界定4.2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的历史演变过程4.2.1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以前(13世纪中叶以前)4.2.2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至清咸丰五年漕运废止4.2.3清咸丰五年漕运废止至新中国成立以前(1855-1949年)4.2.4新中国成立后至今(1949年至今)4.3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的构成判别4.3.1平台建立4.3.2田野调查4.3.3信息检验4.3.4资源登录4.3.5类型划分4.4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的构成评估4.4.1文化遗产评估4.4.2生态环境评估4.5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4.5.1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遗产保护区的划定4.5.2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划定4.5.3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生态环境保护区总图4.5.4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保护与管理策略4.5.5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解说与展示4.6大运河山东省济宁段遗产廊道的影响评估与决策4.6.1济宁地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6.2大运河济宁段遗产区域整体化保护效果影响评估4.7小结 
    第五章结语5.1结论5.2讨论 
    附录A参考文献后记